管清友:注册制全面实行下如何应对投资风险的增加

太平洋在线下载 133 0

以下内容摘编自管清友新书《新周期投资策略》

作者:管清友

在《新周期投资策略》中,分析了太平洋在线太平洋xg111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对股市的影响,这也会影响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在市场上的投资行为。我想先说明我的观点: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而言,注册制全面实行以后,炒股的风险不是减少了,而是大大增加了。所以,我们需要认认真真地去思考。

全面注册制这样一个重大改革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?这项改革确实非常重要,是中国资本市场、中国股票市场发行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。这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,推动中国经济升级转型,也意味着资本市场本身的阳光化、规范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,意义非常重大。

但对于具体的投资者,它的影响不能一概论之。对不同的投资机构,如投资银行、公募基金,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。即便同样是投行,它对大投行和小投行的影响也不一样。对定价能力强和定价能力弱的机构,对不同的行业,它的影响都不一样。

对当前资本市场而言,在全面注册制下,不同板块的定位愈加明晰,基本覆盖不同行业、不同类型、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,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夯实。这不仅意味着监审分离、交易制度的改善,也包含着做空机制的引进等。全面注册制改革将在推进市场制度统一的同时,有效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,转板机制将更加通畅,推进形成契合实体经济不同发展阶段、层层递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新生态。全面注册制的实施,意味着资本市场从供销社模式向超市模式转变。对于企业而言,也一定要看到其中蕴藏的重大机遇。

从一个普通投资者的角度看,这意味着投资的难度增加了。全面注册制是个好的政策,怎么还会让投资难度大大增加呢?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。

产业层面的变化

我们必须注意到,这轮注册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产业和经济背景是产能过剩。不是产能过剩导致了注册制,是注册制的全面实施正好发生在中国经济升级转型、产能过剩这个过程当中。好多人说,产能过剩是很久以前大家就在谈论的一个话题。要知道中国的人口现在已经出现负增长,人口老龄化、少子化是很难逆转的趋势,这个趋势反过来就证明,我们强大的、庞大的制造能力导致出现产能过剩是确定的。

有人问,我们不是有所谓的全球市场吗?大家也知道,在逆全球化背景之下,我们过去看到的“中国生产、欧美消费”格局正在向“欧美通胀、中国过剩”转变。逆全球化和供应链的碎片化,使供应链割裂,世界经济格局重新构建,这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。过去,中国的生产、供应链是全球化得以维系的重要基础,中国的生产也是帮助欧美压低通胀的非常重要的因素。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,因为对方宁可从其他国家,哪怕从产业链没有中国完整、成本没有中国低的地方采购,宁可买贵一点,也不想从中国买。这种情况是慢慢发生的,也不会在一两年内结束。

如果我们以10年为期去看,其实我们已经处在这个进程当中了,又加上我们已经出现了人口负增长,需求下滑就是一个确定性事件。需求下滑对应的是产能过剩,因此,我们面临的局面和世界面临的局面是正好相反的。

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严重的通货紧缩趋势,这个时候,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驱动力扭转这个趋势,中国经济也好,中国市场也好,面临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。再加上疫情三年,恢复还需要时间,企业的经营行为、投资行为,人们的消费行为、投资行为,都会发生变化。所以,产业层面的变化、产能过剩,微观上的内卷,很多企业和个人的躺平,一定会折射到二级市场的估值和运行上面。

展开全文

市场供给增加

A股市场新的定价逻辑周期可能刚刚开始,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低增速、过剩、流动性进出未平衡,而全面注册制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出台的。同时,全面注册制的一个很重要的连锁效应是上市公司的大量增加。

好多人说:“没事,我们会注意节奏,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。”从下图以看到,我国的上市公司从4000多家扩充到5000多家,只花了两年多时间。可以这样说,尽管我们在推动退市的常态化,也有很多上市公司一上市就破发,但全面实施注册制以后,股票供应的增加也是个大趋势。可以设想,公司退市的速度一定远远不如IPO(首次公开募股)的速度。也就是说,在产业层面,我们面临着产能过剩;在股票供应层面,未来我们将面临股票供给过剩。尽管我相信交易所、监管部门会注意发行节奏,但是恐怕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大家预期的理想状态——进出平衡。

管清友:注册制全面实行下如何应对投资风险的增加-第1张图片-太平洋在线下载

1975-2021年中美两国的上市公司数量

资料来源:Wind(万得公司),如是金融研究院

可以这样说,IPO的速度一定会大于公司退市的速度。这几年,我国在退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很多公司退市了。我认为还要继续加大退市的力度,有进有出,加快新陈代谢。像成熟市场那样,严格执行多标准的退市,确实对整个市场的活跃、进化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但是现实情况一定是进出速度不一,而IPO的常态化,或者说股票资产供给的相对过剩,仍然会继续挤压估值。

我们原来的股票市场,可以简单地理解成一个供销社模式,供给渠道相对单一,商品相对稀缺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公司上市之后都出现几十个涨停板,因为真的稀缺。现在,我们推行的全面注册制和核准制不一样,上市的速度大大加快了。你xg111net可以想象,供销社变成超市之后,商品大幅增加,你可选择的空间确实大了,对于市场而言,供给也多了,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。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对优化我国资本市场结构、完善融资体系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均具有重要意义。但严格来讲,我们现在实行的注册制也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注册制。我们期望全面实行注册制以后,能在交易制度、“T+0”改革等方面也有很多改进,但目前看来,还需要在改革与稳定之间做好平衡。不管怎么说,从供销社模式转向超市模式,供给增加,挤压估值是个大概率事件。大家可以去看一看科创50指数的走势,指数经历几次波动,最后没动,供给确实增加了,也有退市的,也有破发的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这样的走势意味着什么?很多人在这样上下波动的趋势中不但没有赚到钱,可能还亏钱了。

选股难度增加

更为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选股的难度越来越大。我们更加需要券商、投行定价的公允性、合适度了。我认为从中介机构这个角度来看,现在的资本市场是有问题的。很多公司上市之后股价走出了抛物线的形式,甚至跌破了发行价,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中介机构,比如投行、律所、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。这是不正常的,如何保持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的中立性、公允性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之一。

当供应量大幅增加的时候,投资机构和普通投资者选股的难度都增加了。当然,我们可以说,这有利于投资能力、投研能力都比较强的大机构、大投行,而中小型券商受到的影响则比较大。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,在这么多的上市公司中,在供给越来越多、上市速度越来越快的背景下进行选择,难度确实越来越大,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。机构关注的股票会越来越向头部集中,头部不一定是前三四名,但因为机构有自己的投资纪律,所以投资趋同的模式依然存在,而且会强化,很多小股票、小公司根本进不了机构的投资目录。在整个市场的交易机制、做空机制没有明显改进的情况下,过去我们看到的所谓抱团、投资行为趋同,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持续存在。

对优秀的投资公司、基金公司而言,当然这无可厚非—它们一切都是按照操作程序来的,投资趋同也不违反它们的投资纪律。但对整个市场而言,中小投资者、普通投资者怎么可能在具体的交易过程中与这些大型机构抗衡?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选股的难度大大增加了,踩坑的概率也越来越大了。

无论如何,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,假定你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交易能力,要看到注册制全面实施以后,它带给不同机构、不同身份、不同定位的投资者与投资机构的不同影响。

注册制和牛市没有天然联系,不要把注册制的全面实施简单等同于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,这是两回事,逻辑也不一样。在2023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,市场复苏回暖以后,我们依然要保持头脑的清醒。定价逻辑变了,全面实施注册制对普通投资者的能力要求也提高了。还是那句话,我们要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,了解市场的最新进展,尽可能地规避风险。当然,我们也要抓住机会,这里面确实也有很多机会。

《新周期投资策略:变局时代的财富逻辑》

管清友:注册制全面实行下如何应对投资风险的增加-第2张图片-太平洋在线下载

过去投资,是宁可做错不可错过;

现在投资,是宁可错过不可做错

知名经济学家管清友立足2023年新数据

给你1套投资逻辑、4大资产配置方式、

4大热门标的分析

研判热门赛道,有效配置资产,

合理规避风险,发现复杂环境下的投资机会

标签: 应对 实行 增加 风险 全面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